顾炎武论阅读

顾炎武(公元1613年——1682年。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亭林文集》卷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亭林文集》卷四)
△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日知录》卷七)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为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亭林文集》卷四)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日知录·自序》)
△今日欲革科举之弊,必先示以读书学问之法。(《日知录》卷十六)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也。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则袭之说,谀倭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日知录》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