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公元1139年——1193年。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自号存斋。曾讲学于象山,人称象山先生。其著作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人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当自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见(《宋元学案》卷五十八)
△大凡为学,须要有所立。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卓然有不为流俗所移,乃为有立。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是甚底,为复是要做人否?理会得这个明白,然后方可谓之学问。(同上)
△人要有大志。常人汩没于声色富贵间,良心善性都蒙蔽了。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同上)
△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象山全集》卷三十四)乙学者须是立志。读书只理会文义,便是无志。(《象山全集》卷三十五)
△古人为学即读书,然后为学可见。然田地不洁净,亦读书不得。若读书,则是假寇兵,资盗粮。(同上)
乙读书亲师友,是学问则在己,问与辨皆须在人。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况非圣人,岂有自任私知而能进学者。(《象山全集》卷二十一)
△古之君子,知固贵于博,然知尽天下事,只是此理。所以博览者,但是贵精熟,知与不知,元天加损于此理。(《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去看,子细玩味,不可草草。所谓优而柔之,厌而饫之,自然有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底道理。(《象山全集》卷三十五)
△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涣然冰释矣。若先看难晓处,终不能达。(《象山全集》卷三十四)
△学固不可以不思,然思之为道,贵切近而优游。切近则不失已,优游则不滞物。(《象山全集》卷三)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象山全集》卷三十五)
△昔人之书不可以不信,亦不可以必信,顾于理如何耳。盖书可得而伪也,理不可得而伪也。(《象山全集》卷三十二)
△善学者如关津,不可胡乱放人过。(《象山全集》卷三十五)
△若是之意消,而不自安之意长,则自能尽吐其疑。(《象山全集》卷七)
△某读书只看古注,圣人之言自明白。且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是分明说与你入便孝,出便弟,何须得传注?学者疲精神于此,是以担子越重。(《象山全集》卷三十五)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脉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诗》)
△读书固不可不晓文义,然只以晓文义为足,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杨希闵《读书举要·引陆九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