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读文示例

有些文章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作者,却在题材、结构、主题,写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而有的文章尽管主题类似。又是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写的,但表现方法却不一样。因此,用比较法读这些作品,分析它们的异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对我们了解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是有帮助的。
冰心的《小桔灯》和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两文在选材方面有较明显的共同点,即两篇文章都选择了不到十岁的小孩作为描写对象,来表现较为重大的主题:一是表现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革命人民的镇静、勇敢、乐观的精神,一是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守工作岗位的可贵精神。可是,对这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作者为何要选择年幼儿童作为写作材料来加以表现呢?我们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在两篇文章中,虽然主人公都是年幼儿童,但在他们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小桔灯》中,作者在描写了小姑娘所表现的镇静、勇敢、乐观的精神之后,借“我”的一个朋友之口说出她的父亲王春林常给被国民党特务当作共产党的学生送信。由此可见,小姑娘能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下和母亲生病、父亲失踪的险恶困境中,表现出那样的精神,正是她父亲影响熏陶的结果;而《夜走灵官峡》中的小成渝之所以能在脸蛋冻得发红时仍然坚守照看妹妹的“岗位”,也是由于他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他们的年龄这么小,就已经具有了如此可贵的精神品质,不难想象,影响他们成长的父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是怎样的镇静、勇敢、乐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怎样的不怕艰苦,坚守工作岗位。可见,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通过两文的比较,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以小见大”突出中心的方法。
虽然《小桔灯》和《夜走灵官峡》两文在写法上相同,但由于两文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必然具有个性上的差异。我们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就可以通过对他们不同言行的分析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而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在《夜走灵官峡》中,小成渝是生活在新社会,他的父母可以直接用革命道理正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小成渝也才有可能一口一个“爸爸说”,“妈妈说”,“爸爸妈妈说”,处处反映出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因而我们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本文通过小成渝间接地表现工人阶级思想品质的精妙构思。而《小桔灯>中的小姑娘由于是生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中,为避免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她的父母就不可能对她讲过多的革命道理,只能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她,因此,文中丝毫未写小姑娘的父母怎样说,而我们也只能根据小姑娘过早成熟的言行(如她父亲失踪,母亲病重时动作不慌乱,说:“我们大家都好了”时的自信乐观语气推测出她那从事革命工作的父亲曾在行动上对她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理解象她父母一样的革命人民面对白色恐怖所表现出的镇静、勇敢、乐观的精神。
不仅不同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类似主题的作品,我们也可通过比较来加深理解。比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都是写于一九六一年,而且都是从小处落笔,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敌人经济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为了表现这个主题,两篇文章都在描写生产劳动的同时着力描写了劳动中的愉快感受,以展现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我们在比较出这些相同点后,就可以发现以劳动为题材的记叙文,通常是把劳动的感受作为整个描写的落脚点,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精神这一共同规律。尽管两篇文章的相似点很多,但由于选择的材料不同,描写的场景不同,作者在劳动中的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存在一定差异。《菜园小记》写的是田间劳动,菜园周围的果树花草,菜园里的幼苗蔬菜,色彩艳丽,气味芬芳,充满着诗情画意,因而作者的感受重在“田园乐趣”,体现出延安军民以苦为乐的精神;而《记一辆纺车》写的是纺线劳动,难于与自然环境的色、香联系起来,但它能发出“嗡嗡嘤嘤”的音响,具有音乐美,所以作者在写纺线竞赛场面时,就着重抓住纺线的“嗡嗡的响声”加以发挥,写出场面的“热闹”,以及如同“机群起飞”、“万马腾腾”的气势,体现了延安军民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作品主题思想上的这些差异,是由作品的题材决定的。我们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必须仔细分析作品题材表现重点上的差异,才能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上的差异。总之,可比较的很多。除上述内容外,还可进行体裁的比较,结构的比较,语言风格的比较,人物形象的比较,中外作品的比较,文内文外的比较,作品内部词语、句子、段落间的比较,等等。只要我们始终从相似点上注意探求某类文章的共有规律,进而举一反三,从相异点上把握不同文章的个性特征,进而把握文章中心的差异,我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