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记叙文记叙的事物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时间变化了,记叙的侧重点也随之而变化。因此,我们就可以按时间的变化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以利于进行分析。
先以唐我的《同志的信任》为例来说明。文中,作者先写“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收到方志敏托人辗转送来的密信和文稿,以及鲁迅读信的经过,着重突出鲁迅郑重的态度;接着,又插叙方志敏被捕,在狱中写文章和给党中央写信,以及怎样想到托鲁迅将文稿和信转交党中央的经过,侧重写方志敏对鲁迅的信任,时间是在鲁迅收信之前;随后写鲁迅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珍藏密信和文稿,直到一九三六年四月将信和文稿转交党中央,时间又是在鲁迅收信之后,着重写鲁迅不负重托。由于文章根据时间的变化转移了记叙的侧重点,我们即可以以时间的变化为依据,把全文分为三段。
下面我们再看《一件珍贵的衬衫》。本文一开始作者说自己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以及自己每当看到和捧着这件衬衫时内心的感情,在时间上着眼于“现在”;接下去,文章用倒叙的方法具体记叙了衬衫得来的经过,时间上着眼于“过去”;最末一个自然段,时间又回到了“现在”,写自己得到这件衬衫后四年来如何认识衬衫所凝聚的重大意义的。由此,我们也可根据时间的变化把全文分为三段。
·按空间转移分段示例有的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有空间上的转移,文章则是按人物活动空间的转移而改变记叙的侧重点,因此,我们就可按文章记叙的空间变换来给这类文章分段。
如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记叙时便是按远眺和近观来安排的,我们便可以将全文分为两大部分。与此类似,朱自清的<绿》,也是按照空间位置的转移来记叙的:先写山边看到的梅雨瀑,这是远眺;后写山脚看到的梅雨潭,这是近观,因此,文章同样可以据此而分为两部分。
如果遇到记叙性的文言文,而且其记叙方式也是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安排的,那么,我们也可按空间位置的转移来给文章分段。比如宋代程端明的《游金华三洞记》,便是先写下洞,再写中洞,最后写上洞。而且,写下洞时,先洞外,再洞内;写洞内时,先写四壁,再写中间。据此,我们便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写下洞、中洞和上洞部分),如果要再细分层次,就可以将第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洞外和洞内),甚至还可以将第一部分第二层再划分为两个小层次(四壁和中间)。总之,凡遇到按空间位置变化来记叙的文章,均可象所举文章那样给它们划分出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