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析句示例

在记叙文中,有些句子含义丰富而深刻,须认真阅读全文,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方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在徐迟写的《地质之光》结尾中,作者在写了李四光总结地质研究的重大成就,展望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后,有这么一句:“白发苍苍的李四光眨眨眼睛,笑了一笑,轻轻拨动他桌上的地球仪,一下子使小小寰球急速地旋转了起来。”这句话,如果把“寰球”的词汇意义搞清了,其句意似乎并不难懂,但我们再细加分析,就可发现还有不少疑点;为什么最后一个分句中不承接前面的“地球仪”用代词“它”,而要用“寰球”并在前面加“小小”这个限制词呢?“轻轻”地拨动,寰球就“急速”地旋转,是写实呢还是别有含义呢?要搞清这些问题,这只有结合上文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首先,文章说李四光有“三十多年地质方面的切身经验”,并通过比较我国和西欧北美地质构造的差异,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地质学要走自己的道路”的主张。可见,李四光是个地质学家,他研究的对象自然是地球了。其次,文章还写到周总理在会见李四光时“仔细地听取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方面的“理论要点”,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李四光受到了启发,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李四光回答毛主席垂询时以自己的理论作指导,分析了“新华夏构造体系”和我国的“第三沉降带”蕴藏石油的可能性;在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长后组织队伍开展石油普查勘探中,他以理论为指导,以一个伟大地质学家的胆识,冲破了苏联地理学家的“中国贫油”论,为祖国找到了东北、华北、东海浅海大油田。这样,李四光以“地质力学”为武器终于窥见了地球的奥秘,诺大的地球在他手下仿佛只是一个“小小寰球”,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因而,他拨动地球仪的动作看似平常,却深刻地表现了他勇于掌握地球自然规律的宏大气魄。由此可见,“寰球”一词实际语言双关,既指旋转的地球仪,又指被李四光窥见了奥秘的地球。正是由于李四光的卓越贡献,为祖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因而他能说“今天的科学预言,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就不用这么长的时间了”。“小小寰球急速地旋转了起来”中的“急速”二字,正是对李四光“科学预言”的形象化表现,它预示了祖国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质之光》结尾一句深刻含义是既表现了李四光勇于掌握自然规律,揭示地球奥秘的宏大气魄,又预示了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
再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在写到卢进勇从那位由于冻饿而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腋窝里取出一个纸包后,有这样一段: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象一簇火焰在跳。
段中的后一个句子,除了它字面的意思外,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们也可通过对它前后文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对红军长征途经草地时的恶劣气候进行了描写:“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然后,又写了卢进勇在这种环境下的感受和内心活动:“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几个寒颤”,于是想到“要有堆火烤,该多好呵”。可是,在卢进勇“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这说明,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火是多么地重要。在卢进勇发现无名战士后,作者又对无名战士由于冻饿而生命垂危时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并再次描写了卢进勇的内心活动:“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进一步突出了火能决定红军战士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可是,就在这极需要火的时刻,无名战士却用自己生命的最后力量,在左腋窝里完好地保存了党证和七根干燥的火柴。当卢进勇打算用火柴升火为无名战士取暖时,无名战士却要他把火柴带给走在前面的红军部队,以使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能渡过草地这一难关。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无名战士对党和革命的忠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广大的红军战士,而自己却光荣地牺牲了。作者所写的“红红的火柴头”,不正象征了无名战士那颗毁灭自己而给革命带来希望的无限忠于革命的耿耿丹心吗?把火柴头“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不正象征了无名战士忠于党的赤诚之心吗?
在文章临近结局时,作者写卢进勇追上后卫部队,用无名战士留下的火柴给战士们升起了“熊熊的野火”,给“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带来了新的活力。事实证明,正是这些经过长征考验的老战士,把革命的烈火燃遍全国。由此可见,作者把象征无名战士的赤诚红心的火柴头比喻成“一簇火焰”,实际是把它比成了必将带来燎原之势的火种。综上所述,“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象一簇火焰在跳”一句,象征了无名战士忠于党忠于革命的赤诚红心,反映了无名战士革命火种般的巨大作用,预示了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的革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