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相比较,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结构的灵活自由,既不象诗歌的结构那样单纯(特别是抒情的),又不象小说的结构那样复杂,也不象戏剧的结构那样集中,它是在完整中有变化,于灵活里见和谐。因此,我们鉴赏一篇优秀的散文,除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在思想上获得教益外,还应当尽量注意散文的结构,领略它的形式美。
鉴赏散文的结构,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联系作品的内容,特别应注意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关系,因为说倒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不过有服务得好和坏的区别。
杨朔的散文《海市》,首先叙写了蓬莱古城和茫茫海天“化入”的海市幻景,给海外仙山涂上了一层缥缈神奇的色彩。这部分在文章中处于起始段落,在结构上是全文的一个引子。而寻觅海市的一部分则是由神话中的海市向现实中的海市的过渡,我们在这部分中感受到的是一种似真似幻的奇丽的氛围,海天深处的奥秘紧紧地吸引着我们去探幽揽胜。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参观真实的海市,我们阅读这部分时,随着作者插叙、倒叙手法的运用,自然增大了联想的时空跨度,看到了长山列岛从人间地狱到海上仙山的巨大变化,并且领略到海岛的风景美,海岛人民的生活美和海岛人民的精神美。结尾部分则卒章显志,点明真实的海市比虚幻的海市更新奇,更迷人。通过分析,我们已看出文章的四个部分组成了一个缜密、精巧的整体:一、二部分的引子和过渡明显地是为主体部分服务,而结尾部分的点明题旨实际上是对主体部分的概括。我们从这样的结构中,领略到一种山水掩映、迷离曲折的*美,读者要经过一番探幽访胜,甚至山穷水尽,方可抵达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寻觅到作者深藏不露的作品主题。
散文的结构形式,正是散文作家美学趣味的一种反映,我们领略不同的结构,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在结构上不同于《海市》,自有特色。全文由两节构成,前一节以一段古长城为中心,后一节以大青山下的汉古城为中心,各自独立成章,不分主次,但是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第一节围绕赵长城这一历史遗迹,颂扬了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与“防胡”相关:修筑长城自然为了“防胡”,而“胡服骑射”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第二节围绕汉古城,用确凿的史料证明了即使在“胡”汉战争激烈时期,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也没中断过,“青冢”居然有十多处,正说明了两个民族的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人民不会忘记为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两部分材料的有机组合,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作者贯穿于全文的观点:由于各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间存在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但各族人民间的友好往来却是历史的主流。从分析中我们看到,文章前后两部分正如一部乐章的两部,它们各自按一定的旋律发展、推进,但又始终服从于一个主旋律,唯其如此,这一乐章才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散文的精巧的结构也是作者巧妙的立意构思的体现,因而分析散文的结构,体会散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