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这便是因小见大的方法。散文鉴赏同样应在作者叙写的凡人小事中领会作者表现的深广的思想内容,先将作者撷取的小题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再将作者撷取的小题材放到作者所处的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去观察、去思索,便可见出作者在“一滴水”中反映的“太阳的光辉”。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个生活片断,可以说是极平凡的了,但却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战斗的精神。我们先对作者的题材作一分析:作者在文中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和无穷乐趣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对比起来写。在写百草园时,作者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厚的感情,面对百草园的无限生机,作者满怀热爱与留恋;在写三味书屋时,作者以诙谐、嘲讽的笔调,描绘了令人憎恶的书屋教学和迂腐可笑的老师。在百草园中,儿童可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学习和掌握一些生活的本领,但在三味书屋中则不准提问,只准读书,读的书又是一些儿童们根本不懂的老古董,即使能懂的,又是些“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之类的庸俗无聊的东西。经过对作者撷取的题材的分析,我们再联系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时值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封建复古势力十分猖獗,学术界和教育界被封建势力的帮凶胡适、陈源之类所垄断,鲁迅先生遭到他们的排斥和打击。我们一将作者叙写的“凡人小事”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便可见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片断的回忆,其深刻的思想性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也是对当时猖獗的封建势力的反击,这便是作者用小题材表现的“反封建”的大主题。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叙写了“凡人”藤野先生和他对作者的关怀和教诲,作者用了四件事情集中地展示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第一件,鲁迅到研究室去见藤野先生时,“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这事表现出藤野先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第二件,藤野先生耐心、细致地替作者批改和补充听课笔记,添改的不仅是“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第三件,藤野先生和蔼可亲地为作者纠正血管位置的错误。第四件,藤野先生对作者在尸体解剖问题上从“担心”到“放心”。后三件事充分表现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热情关怀和耐心教诲。作者选取的题材也称得上“凡人小事”了,然而一联系背景,便可了解作者表现的却是“大主题”;在当时中国腐败落后。中国留学生到处受歧视和侮辱的情况下,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地对一个被压迫民族的青年表示如此热情和深切的关怀,这已不仅仅是出于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他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他要以自己的学识帮助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也就是希望中国振兴。从藤野先生身上我们见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上,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种珍贵友谊的赞颂。再对照作者提到的同胞中的“正人君子”们的丑恶行径,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和赞颂,是出自于作者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借“凡人小事”的题材,要表现的却是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
作者往往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我们读者便应小处着“手”(分析题材),大处着“眼”(联系背景),抓住作者叙写的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见到本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