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展开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阅读过程中的体现。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阅读,把物化在书面材料中的别人的外部言语,变为自己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要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要求在感知言语的物质形式(书面符号)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而把握言语意义,贮积语言材料,吸收语言营养、熟谙语言规律,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和认识成果,并在阅读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心智活动方式,发展作为个性心理特性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从语言的认知向语言的运用(无声的思考或大声的朗读)过渡。在这个过渡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原文读(或讲)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语句和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但阅读不光是心智行为,还有各种意向活动的参与,如阅读的需要、动机、兴趣、阅读时的注意和情绪状态、阅读者的态度、意志及其个性心理特性等,都是具有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
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条件;阅读活动也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一般说来,阅读具有以下的心理作用:
1.发展作用。阅读有利于发展人的各种心理素质,如阅读本身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阅读活动也能促进人的注意品质和意志品质及高级情感的发展·养成不断追求新知的自学习惯。
2.吸收作用。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而表达则是外化的运用过程。在阅读中吸收知识和思想营养,开拓视野,使思维更具体、更充实,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运用,为解决新问题或证实新的解答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也为表达作了必不可少的心理准备。
3.教育陶冶作用。通过阅读而获得的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认识成果,对于形成人的科学世界观,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时产生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使人受到感染,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净化人的灵魂,陶冶高尚的情操。
4.范型作用。指阅读可以为阅读者提供写作范例。篇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的范型(供摸仿的榜样),对写作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5,巩固作用。阅读材料中上下文具有联系,信息量大,可提供较多的记忆线索,因此,通过阅读中来巩固所学的字词,比单个字词的机械重复识记,效率要高得多。阅读也是人们牢固掌握任何一种知识,防止遗忘,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