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法

即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阅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第一个正面系统地研究读书理论和读书方法的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主要是孔、墨、孟、荀四家和《礼记》)的阅读学习理论和方法,把“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为读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读书方法,他的学生辅汉卿等把这些方法概括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
一、循序渐进。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他主张:如果有两本书,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在同一本书中,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乱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紬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方为有益。”(《朱子语类》卷十一)他要求读书量力而行,打好基础,逐渐深入。他说:“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曜之患矣。”(引自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四)
二、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结合,力求透彻理解领悟,牢固记忆和掌握。他强调读书要读得准,遍数多。“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训学斋规》卷四)他强调熟读和精思应紧密联系,不可偏废。“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甈臲(wùnie不安定的样子)不安。……若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训学斋规》卷四)他认为熟读与精思结合,才能有收获。“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精思,即有疑而读。“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肉,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学规类编》卷四)精思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解疑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三、虚心涵泳。朱熹认为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仔细认真,沉浸其中,周密思考,反复琢磨,多方验证,才能明辨是非,解决疑难。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以为有功耳。”(引自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四)他反对先入为主,说:“看文字,须是虚心,莫先立己意,少刻多错了。又曰:虚心切己,虚心则道理明。”(同上)他反对穿凿附会,认为:“观书当平心以观之,不可穿凿,看从分明处,不“可寻从隐僻处去。”(同上)“圣贤之言,本自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今必推之使高,凿之使深,是未必真能高深,而固已离其本旨,丧其平易无穷之味矣。”(同上)
四、切己体察。朱熹认为读书要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进行理解、推断,“将自个己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学期类编》卷四)他强调不可人云亦云,因人废言。指出“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同上)“读书不可只专在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同上)同时,他认为读书又不可固执己见。“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同,欲径急而反疏缓也。”(同上)
五、著紧用力。朱熹认为读书要勤奋,抓紧,舍得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才能成功。“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见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三)“读书理会道理,只是将勤苦捱将去,不解得不休。文王犹勤,而况寡德乎!”(同上)他很重视情感在阅读学习中的作用,指出阅读学习时精神要振作,有紧迫感,不能松懈,“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同上)
六、居敬持志。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纯静专一的心境和坚定远大的志向。敬,指的用心专一,这是阅读治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他多次阐释,“敬”即“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强调“方无事时,敬以自持……及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三)“须要养得虚明专静,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方好。”(同上)指出为学以立志为先,志是心之所向,为学的目的,目的不明,无以为学。“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由于时代,阶级的原因,朱熹所谈及的阅读内容、目的,都是维护封建教育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它的局限性,但他的读书方法是从他自己一生的实践和钻研中总结出来的,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