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希腊文hēdon&——享受)指把享受看成是道德原则的基础的伦理观点。与这种观点相类似,在美学中,这一术语指的是宣扬审美享受(见审美享受条)是艺术的唯一目的的各种理论。
诸如此类的审美观点体系,早在古希腊罗马,早在古代世界就形成了。从此以后,享乐主义往往成为没落阶级的思想体系。例如,享乐主义在现代资产阶级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乔·桑塔亚纳)中广为流行。
然而,享乐主义并不是清一色的流派。例如,在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享乐主义的宣扬,就在同扼杀一切生灵和欢乐的宗教艺术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启蒙运动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就是使人得到享受,唤起人对认识生活的欢乐的爱。同时,他们对享受的理解本身,同现代享乐主义拥护者们的典型享受观是有严格区别的。现代享乐主义拥护者们认为,享受就是出于本能的、纯粹直觉的满足,没有任何社会内容,无须作合理的解释。
对于人来说,艺术乃是欢乐、审美享受的强大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审美享受却有社会的内容,是人们交往、人们的精神联系的特殊形式。现代享乐主义的拥护者们否认这一点,并且进而也否认艺术的社会意义。美学中的这类观点是同艺术中的形式主义、抽象主义以及其他反现实主义流派相适应的。这些流派只认为形式有意义,因而也就使艺术作品丧失了多少有点意义的内容。这些观点是同世界进步艺术,首先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的多世纪以来的经验相矛盾的,因为世界进步艺术,首先是现实主义艺术始终力求促进全民性的任务的解决,而不是去充当一小撮脑满肠肥的假绅士的消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