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审读法

即审题法。所谓审题,一般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支持条件和限制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从阅读心理上看,审题就是通过对题目的感知、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了解课题中的予件(给予的条件)与任务(要求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结构与目标的清晰准确的映象。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是使阅读学习中所获知识具体化应用化的首要环节,只有明确了课题的条件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而准确的课题映象后,才能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发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应用数理化知识去解决有关的习题时,首先必须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才能使有关的概念、定理或法则等知识通过联想活动得到选择性重现,才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正确解决。又如在命题作文时,也只有通过审题,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要求的范围、重点和文体,才能用所学的东西,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文不对题”。凡是不重视审题,或者粗枝大意,读题后,缺乏“审题”(分析考察研究)的过程,在还没有确切了解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与要点时,就急于猜测或盲目尝试,盲目解题的,不是形成解题障碍就是形成解题失误。
审题并不是单纯对题目的感知,而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审题的智力活动内容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对于课题本身的分析与综合是任何课题都不可缺少的。例如在命题作文时,如果题目是《暑假生活中一件有意义的事》,审题时就必须把这个题目的题意展开分析,明确题目在文体方面的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内容范围必须是暑假生活,而且是暑假生活中的一件事,不是记整个生活;这件事必须是“有意义的”,不是随便什么事。这样才可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如果题目是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课题时,也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研究,明确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未知),给予了些什么条件(包括条件的个数,各条件之间的联系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条件(已知)之间联系的性质方式的分析,发现已知通向未知的道路,即问题解决的道路。
不仅要在审题过程中确切了解题意,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也要始终记住题意,避免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跑题”现象,否则,不是造成解题失误,就是发现跑题再回头重新审题延误时间。
不但要重视审题,还要善于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技能,要力争做到在短时间内完成好审题任务。善于审题必须先善于读题,其次要有合理程序。在训练审题能力中,一般实行“三读法”:一是初读,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弄清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即已知条件(支持条件和限制条件)是什么,要求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二是复读即审查性读题。一般要求注意:①弄清难懂的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②弄清题目中关键性词语(或条件),即所谓题眼;③弄清题目中的工作重点所在。三是重读,即检查性读题。一般要求在根据审查性读题中引发出解题思路,并初步制定出解题方案之后,如果检验无误。便放手进行解题;如果有误,则复审题目。重新调整审题方案。
要善于改造课题,如把抽象的复杂关系趔垫)把课题简约化;或把简缩的语言加以扩展,以便确切把握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