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读法之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学化学课本的基本内容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和化学基本实验等部分。学习中学化学课本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或从事生产劳动作好准备。根据中学化学课本的内容安排和鉴于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中学化学课本有以下阅读方法。
一、初读目录、章节标题。
通过浏览目录,可以了解化学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编排顺序,概略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的内容编排,有的是按个别到一般的顺序编排,如从硫单质到氧族;有的则是按一般到个别的顺序编排,如从金属的通性到镁、铝等元素;有的则是按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编排,如从通过卤素,氧族的学习后概括出元素周期律,然后在周期律的指导下学习其他各族。了解了课本不同内容的编排特点,分别采用归纳或演绎的方法来读,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化学课本的章节标题,大多是该章、该节所要学习的主要化学概念、基本理论、化学演变规律,或元素、化合物的名称,初读要根据目录标题分清主次,明确重点,难点。例如通过泛览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标题,可以知道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电离学说是高中化学中的难点等。
读完一章、一部分内容或一本书以后,标题目录还可作为复习的线索,提示记忆的标志。另外,初读课本中某些章节时,弄清该章节'的表述结构,对精读该章节内容也有很大帮助。如课本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一般采用从结构到性质、制法、用途的顺序予以说明。阅读时,抓住这种表述结构的特点,理清说明的脉络,可使阅读过程条理化,有规律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二、重视读懂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抓住课本内容重点,突破难关。
阅读化学课本时,会陆续遇到元素、原子、分子、酸、碱、盐等许多基本概念,还会先后遇到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离学说等基本理论。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涵义、内容,要理解正确,还要明确它们的应用条件、范围,能正确运用。要求从现象探求本质,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描述进而到推理,也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切忌死记硬背。
要正确理解概念,就要运用所学基本理论,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认识事物的实质。例如,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而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从表面看,三氧化硫应是电解质,但三氧化硫的确是非电解质。这是什么道理呢?要知其然,就必须把握住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才能明确。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实质区别。例如,“原子”和“元素”这两个概念,原子是元素的个体,元素则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们是“个体”和“总称”的关系。又如,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与混和物,溶解性与溶解度等,它们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读懂化学基本概念是读懂化学课本的基础,概念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化学的好坏。阅读后要求能举实还应注意概念的发展。真正读懂概念表现在能正确运用概念上,要注意运用概念解释实验中、生产中、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变化,能在化学计算中正确运用概念。
阅读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不能停留在对其内容的了解上,更重要的是懂得这些理论的用处,运用它们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用水解反应理论来解释泡沫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泡沫灭火机中的NaHCOs溶液中的HCOB离子水解产生OH-离子;
3HCO8−+3H2O=3H2C O3+3OH− 3OH而Al3(SO4)3溶液中的Al8*水解,产生H+,Al8++3HO=Al(OH)s+3H+因为H2CO3和Al(OH)3都是极弱的电解质,所以A18+和HCO3-的水解程度都较大。这两种溶液相遇时,水解产物OH7和H+互相中和,促使A1**和HCO,的水解大大加剧,水解平衡都激烈向右移动,结果生成Al(OH)a√,并产生大量碳酸而分解放出CO2。总的离子方程式即:
Al2++3HCO8− 溶液中A1(OH) ay+3CO2↑
从例中可看出,这里就需要对盐的水解和水解平衡移动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课本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要下功夫把它学懂、吃透,抓住典型物例的关键,抽象概括出攻破难点的要点。例如,盐类的水解,是电离学说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从三氯化铁的水解过程( Fe3++3H2O -Fe(OH)3+3H+)概括出盐类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其关键有三点:①盐中的离子与水作用,生成一种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H*)和[OH~]不再相等,因而使溶液显碱性、酸性或近于中性。②盐的水解,总是其中的弱酸或弱碱部分的离子与水作用,因为唯有它们才能生成某种弱电解质,而盐中的强酸强碱部分的离子是不会水解的。③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决定于组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与弱。
精读课本,根据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在初读以后进行的,通过反复阅读、认真思考,达到真正读懂课本内容,弄清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读课本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
1.系统与综合。各部分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不仅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例如,各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的相似,有的又迥然不同,各元素的相互联系都具有内部规律。元素周期律从客观上说明了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此规律排出了元素周期表。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都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从微观上去考察,正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学习时,抓住原子结构的主线,把这两个规律联系起来,这样,自然就能把物质结构、周期律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做到了基础知识“成块、成串”。又如,学习硫化物的知识时,如能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理解和记忆都要容易得多。而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就应明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周期律知识联系起来。
2.典型与特殊。读课本时,不仅要掌握物质的典型性质,而且还要了解在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下,该物质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质,这样,知识面才能较为广阔。如硫化氢与Ct1+、Hg2+的盐溶液作用时产生沉淀,这是因为CuS、HgS不溶于生成的稀强酸的缘故。
3.理解与记忆。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有不少是侧重于记忆的,但也不排斥在理解或一定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性记忆。例如一些可溶物质的颜色问题,在无机化合物中可以结合离子的颜色去记忆。如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和它们的含氧酸根离子是无色的,副族中的常见离子有色,其含氧酸根Cr2O,、MnO4也有色。
4.纵横与正反。读化学课本,不仅要从“纵”的方面去掌握知识,还应从“横”的方面来把握知识,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深刻。例如思考“把浓硫酸分别加到NaCl、NaBr、NaI、Na₂CO3、Ca1HssOn1、Na3S的晶体中各有什么现象?”就要纵横结合,考虑硫酸的不挥发性、强酸性、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有时,阅读课本还要注意“正反”的结合。例如,SO3、Cl2、C都能脱色,但其原理不同。
5.表格法。读有机化学部分内容时,可用表格法辅助阅读,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它们之间的衍生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实质。如编制“烃的分类及其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表”:“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及其代表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表”等。
6.分类法。化学基本计算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用分类法可把全部化学计算题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①有关化学量的计算。②有关分子式的计算。③有关溶液的计算。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了计算题的类型,方便于理解题意,审准题目,使计算进行得既迅速又正确。
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巩固、加深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本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实验成功,首先就应认真阅读指导实验的章节,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骤及所需器材,了解化学实验中几种需要特殊存放的物质和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