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论

主观唯心主义观念,它否认现实对象和本质的审美特性的客观性。移情论的拥护者们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人从精神上深入这个或那个现实对象的结果。他们证明,正是人,依靠自己的意识,才使对象充满精神,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带给对象,在自己的感情和感受的影响下使对象具有一定的情感、审美色彩,而这种色彩同这个对象又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并且使这个对象正好适合于人的想象中存在的模样。
从移情论得出的结论是:对象本身并不是使人的审美知觉积极化的客体,而只不过是人的想象的材料,而人的想象才使对象变得具有审美意义。对现实对象和本质的审美特性所持的这类观点,产生于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美学中。“移情”(Einfǔhlung)这个概念作为上述意义上的美学术语第一次被带进科学的常用语中来的是德国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史学家费舍。移情论是李普斯的心理美学的基础。这种理论在二十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尔侬·李、沃林格尔,等等),并且是艺术中的各种形式主义流派(表现主义,等等)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