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同比例

清焦循诠释《周易》的主要方法之一。“齐同”一词出自刘徽《九章算术注》,指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时,必须先进行通分,然后将分子相加减的运算法则。焦循由此得到启发,领悟出六十四卦通过“相错”和“旁通”能揭示卦与卦之间种种比例关系,依此类推出“《易》之比例”。如《乾》与《坤》两卦与《泰》与《否》两卦互为比例。这是因为《乾》《坤》两卦相错而成《泰》《否》;反之,《泰》《否》两卦相错亦成《乾》《坤》。若以a、 b、 c、 d分别替代《乾》、《坤》、《泰》、《否》四卦,那么这四卦的比例关系也就成为数学中的a:b=c:d的比例关系。在两者不能同时进行比较时,首先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两个对象与这个标准比较,最后确定它们是否相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无论是齐同,或者是比例,历代易学家对此都未有如此系统的论述,这也正是焦循易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