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焦循诠释《周易》的主要方法之一。“旁通”一词源于《文言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三国吴人陆绩认为它是组合六十四卦的由来,具有“旁通厥德”互为贯通的含意。用“旁通”方法研究《周易》,始于汉代虞翻。焦循将旁通法则主要内涵归纳为:(一)旁通卦必须爻辞阴阳两两相对。(二)旁通卦爻的阴阳转换,必须依秩序进行。(三)旁通的目的是使各爻辞各正其位。认为旁通卦的形式有四:(一)以旁通卦内容相同的卦爻辞,揭示卦爻之间的关联。(二)以旁通卦爻的置换而产生新卦,其新卦与它的旁通卦相印证。(三)某一卦的爻辞内容,与某一组旁通卦爻的置换而产生新卦的爻辞内容互为补充。(四)非旁通卦的卦爻辞内容相同,均由各卦各自寻求旁通卦,以证明卦与卦的性质一致。焦循运用“旁通”法则研究《周易》,进一步发展了《周易》中阴阳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原则,并将这个原则贯彻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在充分肯定每卦每爻都有其对立面的同时,揭示了在一个旁通卦组十二爻中,由现显的六爻推导出必然隐伏着与此六爻互相依存的彼六爻。用旁通法则研究《周易》,优点在于克服将卦爻看成一层不变的静态孤立物,而是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加以系统研究。其缺点在于曲意附会,借象解经,人为地造成许多对立面,结果使极易理解的卦显得繁杂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