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前识

清朱珪的认识论命题。否定先验的“前识论”,认为在事物的真相尚未充分暴露之前,人们不可能预先知道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具体细节,连“圣人”也都不能例外。他说:“前知之说何昉乎?《易》曰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又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知《易》者莫如周公孔子,则能前知者宜莫如周公孔子矣。然而周公使管叔监殷,孔子不止子路仕卫,未有知兄之必叛且诛而姑使之,知门人必醢而不固止之者也。”(《知足斋文集·无前识论》)又说:“世之好异者,作为谶纬,以附会孔子,曰:‘吾师盖尝知之云尔。’夫孔子之圣,不必前知。使其前知,则当与回终日言时,已灼知其不久矣。何待其死而恸耶?孟子以下其书具在,其不能前知不待辨也。”认为周公、孔子及孔、孟以后的其他儒者都不能前知。道家、佛教以及卜筮之术、精灵之物和鬼神之道等等也都不能前知。说:“‘儒者则不必前知矣,二氏之道,其必能之。’曰:否否。”又说:“卜筮之术,精灵之物,皆能前知。曰:不然。”但他并不否定人的某些预见性,即“必曰无一机之先兆,无一物之先觉,则诚拘于墟矣。然而有知有不知之理,不可易也。”(同上)此说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