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轻重

清戴震的命题。戴震反对宋儒的“执理无权”论,指出:“人伦日用,圣人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权之而分理不爽,是谓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下)批评宋儒以经为“理”,以“天理”作为评价是非价值的标准,“实不知有时权之而重者于是乎轻,轻者于是乎重”(同上),不知轻与重的转化。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执理无权”在政治伦理上的贯彻或体现,由是祸害天下。认为不能执著于理,而否定权变。并对“权”作出解释:“权,所以别轻重也。”(同上)分别轻重的“权”,其义有二:一是指度量轻重的标准。“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显然共见其千古不易之重轻。”(同上)二是指轻重的价值评价,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重者于是乎轻,轻者于是重,变也,变则非智之尽,能辨察事情而准,不足以知之。”(同上)权是根据外在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反应。戴震肯定权的价值和历史作用,其目的是要恢复汉儒主张的反经合道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