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法之一。特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某方面相似的几篇或几本作品进行辨别异同高下,以掌握各自的特色的一种文学鉴赏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文学反映的形式,不同题材也可由同一文学形式反映,甚至题材相同、形式相同,但又因作家的个别差异性,表现的意蕴又不尽相同,风格也有区别。作为鉴赏者,首先是兼收并蓄,不存偏见。俗话说:“偏见比无知离开真理更远”,就在于偏见完全从个人主观了的爱憎好恶或者客观上的某种需要出发,看不到甚至歪曲了审美对象的本质。其实,喜欢豪放派的,不必贬低婉约派;爱读小说的,也用不着瞧不起诗歌。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兼收并蓄之后,要比较鉴别,以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审美趣味。描写沙场风光、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自然和反映世情风态、市井小民的“三言二拍”在韵致、格调上都大不一样,而陆文夫笔下的小巷深处一盏昏灯下传出的声声叫卖(《小贩世家》)则更迥异于《红旗谱》,《暴风骤雨》那种黄钟大吕般的沉雄浑厚,但读者不妨不存偏见地都欣赏欣赏,领略领略,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才可能懂得什么是“骏马秋风冀北”式的阳刚之美,什么是“杏花春雨江南”式的阴柔之美。
当然,所谓比较鉴赏,决不仅限于“风格”二字,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等诸多方面,也在比较之列。同为批判现实主义家作的作品,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两个人物形象也有其共相:爱财如命。但是,前者是资产阶级的守财奴,后者为地主阶级的吝啬鬼;前者是暴发户,后者是没落者,前者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掠夺成性的特点,后者具有地主阶级腐朽时期愚昧、贪婪的特点……再如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尽管二者都表现出一种时过境迁的怀旧感和失落感,但是,前者侧重惋惜岁月流逝,抒发的是贬官之后游子羁旅有家难返的无限乡思,后者着笔于既感慨时事变迁,寄寓的是遛受奸臣排挤后忠诚难谢的失意心情;前者偏于出世,后者仍不失入世态度;前者以委婉见长,后者以怨愤著称。两相比较,不但知其同,也能见其异,对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实在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