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法之一。特指参读优秀的文学评论来帮助理解原作,提高欣赏能力的一种文学鉴赏方法。
文学借形象反映生活,其深刻蕴含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人们的鉴赏能力也不尽相同,各人从作品中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也存在着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深刻与粗浅之别。优秀的文学评论往往可以使原作的蕴含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或接受,而某些作品中的消极因素也更易为读者所知晓和抵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见人之所未见,人也可能见我之所未见,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不仅是鉴赏的态度,同时也是方法。
鲁迅的杂文,有着深广的内涵,但在鲁迅的时代,却不为许多读者(甚至是进步的读者)所理解,瞿秋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对敌斗争的需要,深刻地指出了鲁迅杂文的革命价值及其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众多的读者读了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真正认识到了鲁迅杂文的价值,也才谈得上鉴赏它。优秀的文学评论不仅有助于读者正确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且有助于深入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对《水浒》人物塑造上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具体生动的分析,如果我们读一读它,无疑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对<水浒>的艺术感受能力。而且,即使我们直接鉴赏原作便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审美感受,我们也不妨再读读有关原作的一些好的评论文章,因为别人的评论本身便是一种对文学形象的再创造。十九世纪俄国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对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进行了深入而精辟的评论,揭示出奥勃洛摩夫这一形象的含义,连作者本人也大为叹服,因为他由此看到了自己原来没有看到的东西,因而他说:奥勃洛摩夫这个形象是杜勃罗留波夫和我共同创造的!由此可见评论文章的重要作用和我们借助它的必要性。
借助,不是照搬,鉴赏原作仍应保持自己的鉴赏主体的立场,有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如果人云亦云,或鹦鹉学舌,则对提高鉴赏力有百害而无一利了。所以,对评论文章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而且借助别人的评论或鉴赏心得,必须以自己直接阅读并研究过作品本身为基础,如果仅仅看别人的评论或鉴赏心得,而自己不直接去读读作品本身,根本就无鉴赏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