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物散文阅读法

散文阅读法之一,是根据写物散文的特点提出的阅读方法。
写物的散文或“因物记事”,或“睹物思人”,或“托物言志”,总的特点是写物,但又各有侧重。
“因物记事”与“睹物思人”的散文,表达方式比较接近,阅读这一类散文首先要抓“三有”。以《一件珍贵的衬衫》为例:一是有“物”,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文中就是那件“白色的确良衬衫”,它既是回忆的“触媒”,又是感情寄托之所;二是有“事”,与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密切相关的事情,文中那起交通事故,说明“物”所从来,从而表现意义之所在;三是有“情”,抒发萦系于纪念物的真挚之情,文中工人刘秀新正是通过衬衫抒发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这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阅读时就要剖析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弄清某一篇文章是如何“以物达情,情系于物”的。
“托物言志”是我国散文的优良传统,其表达方式又不同于侧重“因物记事”或“睹物思人”的散文。这类散文,作者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某一具体的特定事物之中,通过这一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所寄托的对象和表达的感情之间要切情切境,相印相融,以“物”的外在形象为画面,以“物”所蕴含的内在气质为抒情的焦点。这样倾泻激情于画面之中,深潜哲理于字里行间,造成一种寄情于形,寓理于情的艺术境界。如郭沫若的《银杏》、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都是借可触可感的外在形象,咏其内在气质,融情于形,以情驭理,明则字字咏树,暗则句句颂人,借物抒情,情物合一,具有极大艺术感染力。阅读时要善于体味这类散文的“物、景、情、理”是如何相生相成,融为一体的。
其次,写物的散文常具有体物入微,微中见大,微中传神的特点。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记》就具有这个特点。它由物及人,即事抒情,把记物、叙事、抒情融为一炉,徐缓冲淡,感人至深。阅读时应由表及里,探幽索微;才能体会其精神。
此外,此类文章多由物起兴,因而作者多用拟人、呼告、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阅读时当注意揣摩、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