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小说阅读法

小说阅读法之一,指根据谴责小说的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
阅读谴责小说,除应遵循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外(详见“小说阅读法”条),还应着重抓住谴责小说的个性特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谴责小说产生的背景。
谴责小说产生于晚清,当时社会腐败,国运衰微,民生艰难,广大民众丧失了对清帝国的希望,加之当时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地位及小说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所具有的优点,都得到重视,这就促使许多作家将小说看成是揭露社会弊病、宣传改良思想的武器。他们不顾前人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写出了大量“揭发伏藏,显其弊恶”,纠弹时政、抨击风俗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向黑暗社会冲击的新潮,这股新潮便形成了小说的一大流派——谴责小说。在众多的谴责小说中,影响较大的是四部: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二、体会谴责小说的创作方法。
谴责小说作家们普遍采用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我们在阅读时便应注意,透过作者刻画的人物、描绘的社会环境去了解当时现实社会的丑恶的人和事,而不能去刻意寻找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因为这类小说很少塑造理想人物,更少理想描写的光华,即使我们见到作品中有一二正面人物,但也只是三言两语、影影绰绰,不可以希求透过他们来了解作者的理想和愿望。例如阅读《官场现形记》,我们从中见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是清代官吏们“迎合、钻营、蒙混、罗掘,倾轧”的种种故事,如同观赏一副晚清官场中的群丑图,我们没有也不可能见到作者开出的“治病药方”,因为作者的任务旨在暴露和谴责,我们决不可在阅读时苛求于作者。
三、把握谴责小说的结构形式。
谴责小说仍然沿袭“章回体”的长篇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并不是从头到尾由一个故事情节构成,而是由许多短故事集纳而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既要注意它的每个小故事自身的完整性,又要注意从整体上了解组成全书的小故事共同揭示的主旨,不能只注意一个个小故事,而将全书的主旨丢了,也不能看过后只知道一个大概意思,却忽略了领略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鉴赏。鲁迅认为,谴责小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便是对这类小说的结构特点精当的说明。四、注意对谴责小说的评价。
如上所说,谴责小说的产生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我们在阅读时便应注意对它作适当的评价,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比如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九死一生”在二十年中耳濡目染的社会景况,见到作者对官场的腐败、洋场的肮脏、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气的败坏所持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这便是小说的精华;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者在小说中对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抱有幻想,以及作者的改良主义立场,这便是书中的糟粕。另外,谴责小说作者广泛使用了讽刺手法,有时暴露社会的病态十分彻底,我们读时可资借鉴;但作者又往往片面迎合“时人嗜好”,急于直诉心中不满之气,致使作品“辞气浮露,笔无藏锋”(鲁迅语),未能达到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的旨微而语婉的艺术境界,而且过分夸张,追求奇闻趣事,有损于作品鞭挞丑恶的艺术力量,这些却又是我们应该摈弃的。
总之,阅读谴责小说,要抓住谴责小说的特点,对它的内容和形式都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