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预读法

指学生在教师正式讲授语文课文之前预习课文的方法。预读的主要内容有三项:诵读、会意、发疑。
诵读。诵读的目的是为了较快地掌握读音、辨析文字、疏通句子,提高语感。诵读时要留意多音多义的字,留意易受方言语音影响而错读的字,将这类字的汉语拼音随手注在字头行间;要注意辨析字形,辨析字形要运用汉字结构的有关知识,运用字形拆卸、分解识记的方法,运用形似字组词析形释义的方法。诵读句子,音节要清楚,句读要分明,做到准确而流利。要做到这点,读句时要学会一眼扫瞄一行乃至救行的阅读方法,慢高眼脑直映的能力,同时运用有关的句子结构知识,留心各种成分的关联、配搭,还可以使用适当的符号标明句子内部的轻读、重音、间歇、连贯等的诵读处理。会意。就是通过诵读,由词句以至篇章,大体上领会全文内容,“粗知大意,得其梗概”。会意包括释词、析句、统篇三个方面。释词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析句的对象是三类:复杂的单句、多重复句、具有深刻含义的或具有特殊色彩的句子。对于复杂的单句,应注意各种修饰成分与中心词的关系;对于多重复句,应注意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对于结构特异的句子、句群,应抓住其特异点,看看它突出强调的是什么意思;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全篇,揣摩其表达中心的作用。统篇是在释词析句的基础上对全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的归纳综合。统篇要注意以下几点:1.划分好段落、层次。2.注意各种语言标志,包括段落内部的和段落之间的互相照应,以及那些起着承转过渡作用的段落。3.找出全文最值得注意的精要语言。
发疑。所谓发疑,就是发现问题。可采用下列方法发现问题:与通常用语习惯和习见的写法作比较以至有所发现;与同类题材或写法相似的文章作比较以至有所发现;从文章的前后语句、段落的相互联系中有所发现;从文章内容同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有所发现。对于发现的问题应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加以表述并进行思考,并应试行求解。求解的一般方法是:1.查检工具书、参考书。2.尽可能将课文多读几遍,留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词句段落的配合照应等。自己不能得出满意答案的,则存疑,待求教他人或听教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