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读法

阅读时,对后文的内容作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如,读议论文,先研读题目,猜想可能会怎样提出论点,可能会采用什么论据,可能会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然后再读下文;读小说,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这些读法都属测读法,测读法又叫悬测读书法、判断法、预想法。运用测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心理上有急于想了解下文内容是否与猜想的内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脑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时只须扫视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测读有助于理解,又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运用测读法阅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猜想的起始点。测读须猜想,但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原文的有关材料是猜想的依据,猜想要以有关的材料出发:或者是文体本身,或者是某个词语、或者是某个段落,或者是某条注释,等等。如读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可根据题目本身去测想文章的内容,把“童区寄传”作为出发点进行猜想:“传”表明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区寄”是这篇传记的主要人物;为何要在名字前冠以“童”字?这表明“区寄”是个小孩;柳宗元为什么要给一个小孩写传?这个小孩可能不同寻常。
(2)联系语言环境,作合理的推想。推想要合理,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比如,要猜想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及解决,就得回想已读部分所介绍的人物所处的环境、该人物与其它人物的关系、矛盾冲突的性质、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如用测读法阅读何为的短篇小说《第二次考试》:
谁知道事实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上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举目望她。
陈伊玲真的是怯场、心慌吗?联系上文来看,显然不是。因为上文已写明,第一次考试时,陈伊玲表现得大方、自如、镇静,还博得了声乐家们的赞赏。会不会是生活不检点呢?如果是,那么前文浓墨重彩地渲染她的才华,定下庄重的基调就不妥当。是身体不适吗?有可能。那么,关键是:为什么身体不适。如果是正常的患病,这么写意义就不大,很可能是有特殊的情况和原因。这就是联系语言环境作的合理推想。这种推想有根有据,在推想过程中,对已读部分的内容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3)对照阅读。即快速阅读后文,寻找跟自己猜想的内容有紧密关系的部分,重点阅读。
(4)将原文的内容同猜想的内容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可能有些方面一致。如果是一致的,说明阅读者准确地理解了作猜想的那部分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结构作用;如果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深入思考原文在写法上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