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守仁用语。指道德修养上的“克己”工夫。《传习录》上:“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提倡人应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自我体察,不断地扫除去掉内心的私欲邪念。先秦儒家已提出要“内省”、“自省”,强调对自己行为经常地进行检讨与反省。宋明理学则把先秦儒家的自心内省说与防止“人欲”滋生相结合。南宋朱熹以省察为达到“存理灭欲”的重要途径:“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朱子语类》卷十三)王守仁则比前人有更充分的发挥,说:“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一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传习录》上)强调“无事时”也要不间断地察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克除一切违背封建伦常的“私欲”,并认为必须做到无“私欲”可克治,“良知”已自存,“天理纯全”(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