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读

声读法之一。指在阅读过程中,口中念念有词,不时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有时尽管听不出在发音,但嘴唇也在不断动的阅读方法。喃读跟朗读一样,可以作为一种熟记材料的阅读方法。在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如夜静人深时,可采用喃读来代替朗读,以免高声影响他人。喃读除音量要小外,其它应注意的要领同诵读。
在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形式中,喃读又是一种最低级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存在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中。刚从识字阶段进入阅读初期阶段的儿童,不会默读,如果不出声读书,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他们不能把看到的字形直接转换成意义,而须读出字音,才能领会意义,因而他们自然地要采用喃读。喃读是学习默读的一个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受识字阶段的影响,喃读时把字作为一个个互不相联的个体来读,一字一顿,甚至还有用手指指着字一个一个地移动着读。这种喃读方式将文中的双音词,多音词人为地分离开,破坏了正常的语调格式,使听者和读者都不能很好地了解文意。长期处于喃读阶段,甚至只习惯于喃读,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而应学会默读。
有的成年人在理解性阅读中也用喃读,或者在默读中有嘴唇伴动的现象,因而阅读速度很慢。在理解性阅读中,不宜采用喃读,有喃读习惯的应注意克服,应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
可用以下方法克服喃读。
(1)养成正确的眼动习惯。凝视文面的时间短,而字数要多,把一个短语、一句话作为认读单位来理解,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念。
(2)采用强制性的方法控制发音器官不发音。例如,舌头抵在唇间,或者口里含个东西。
(3)有意造成大脑的语言运动和语言听觉运动的障碍。在阅读的同时,强制性地出声朗读内容与此无关的其它材料(克服了喃读后则不能再用)。不过此法太难,小学儿童不宜采用。
(4)用卡片遮住文字从左到右迅速移动,不待发音就应看完有关文字。此法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