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陆九渊用语。指以人本心直觉的认识方法。陆九渊在南宋淳熙三年(1176)鹅湖之会与朱熹的争辩中作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沉浮。”(《象山先生全集·语录上》)认为朱熹的“穷理”方法过于支离,自己的“明心”方法简易可行。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语录下》)。认为道理“简且易者,又易知易从,又信足以为道”,而“繁难”(“支离”)之说则“本不足以为道”(《语录》上)。认为封建道德为人心所固有,只要直接发明本心,以内心的体验入手,做为善去恶工夫,即可恢复和确立封建道德观念。以为这种易简工夫长远久大,而朱熹的“道问学”、“即物穷理”则过于支离繁琐,使人不得要领。主张仿效佛教禅宗“顿悟”的方法,“发明人之本心”,在“安坐瞑目”中“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去”(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