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具于心

宋明理学用语。陆王学派认为“心外无理”,“心即理”,万物之理皆备于吾心。南宋陆九渊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年谱》)“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书》)明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虚灵不昧(指心),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传习录》),把“心”看作是万理毕具,万事所从出。胡直又发挥王守仁之说:“大哉察(悟察)乎!其诸人心神理之昭诚之不可掩夫,是故察之外无理也。”(《胡子衡齐·理问》)断言“理”皆在于心而非在于物,除主观的自我认识(察)之外不存在客观之“理”。程朱学派认为“天下只有一个理”,理得于天而具于心,万物之理亦心中所具之理。南宋朱熹说:“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朱子语类》卷九)“此心本来虚灵,万理具备,事事物物皆所当知。”(《朱子语类》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