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在妇女贞节观上主要见解。语出程颐:“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卷二十二上)要求女性牺牲个体生存以践履封建道德,视寡妇再嫁为违背封建道德。朱熹则说:“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礼之君子观之,当有知其不可易也。”(《朱文公文集·与陈中师书》)以为并非人人皆能理解和实行,惟有少数“君子”相信“其不可易”。理学在明初成为统治思想后,遂成为人人习用的口头禅:“今之诵诸咸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陈献章集·书韩庄二节妇事》)形成“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施可斋《闽杂记》卷八)的社会风尚,成为摧残妇女的沉重枷锁。清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言,则村农市儿皆耳熟焉”,男子“率以妇人之失节为羞而憎且贱之”(《方苞集·曹氏女贞烈传序》)。这种禁欲主义贞节观在近代中国影响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