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读史上著名的阅读治学格言。是中国阅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语见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历来的读书人多以此作为格物致知的人生座右铭,也确实鼓舞了不少文人学士和经时济世人才的成长。
这个格言既强调要广泛地读书,从书本学习,又强调广泛地接触社会,从生活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读万卷书”(即多读书)可以加深对“行万里路”的生活实践的理解:而“行万里路”(即多接触社会)又可以加深对所读的“万卷书”的理解。这样就可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真正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包含的阅读思想,在中国阅读史上早已有之,并一直向前在发展。孔子韦编三绝,周游列国,主张学而不厌,多闻多见,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想的源头。后来的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写下这样的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这不但是“行万里路”的同义语,而且更加明确。现代作家曹靖华也说:“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见《采得百花酿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