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尽性

隋王通在道德修养上的观点。语出《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王通认为:“予谓周公之道,曲而当,和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中说·周公》)又说:“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中说·问易》)并认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三者的顺序应是,先“知命”,再“穷理”,后“尽性”。要穷理,先要学《易》,用《易》来穷理。“不学《易》,无以通理。”(《中说·立命》)而要学《易》穷理,又必须先“知命”。所谓“命”,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同上)“知命”,也就是“知人事”。认为必须先知人事之“命”,然后才能穷理,穷理就自然能尽人性。即尽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本性。还由此提出“正其心”(《中说·事君》)的要求。首先倡明“人心”、“道心”的矛盾,以及防止“人心”泛滥,以扩充“道心”即“君子思过而预防之”(《中说·问易》)的道德修养任务。王通这一观点,对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