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厚

战国时名家辩论的命题。与“有厚”相对。相传最早为春秋时邓析所用:“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父于子无厚也,兄于弟无厚也。”但他所谓“无厚”主要是就社会伦理方面而言。《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之一有“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顾实疏:“无厚即小一也。”几何学中的面是“至小无内”,没有厚度的,因而无体积可言,但是它有面积,而且可以大得无止境。就其体积说,无厚加无厚,仍然是无厚,犹零加零仍然是零。就其面积说,却可以“其大无外”至于千里(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说明“无厚”与“厚”的差别不是绝对的,“无厚”之“小一”与“其大千里”之“大一”可以共存于同一事物中。刘向《邓析子校叙》云:“《邓析子》书其谓‘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子》同类。”可见《公孙龙子》所佚著作中亦有“无厚”之论。名家的“无厚”之论,为儒家、法家所反对。《荀子·修身》:“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君子不辩,止之也。”《韩非子·问辩》:“坚白无厚之辞章,而宪令之法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