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阅读的快慢程度,一般阅读量/由阅读时间表示。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激增同求知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提高阅读速度的要求也愈益迫切。国外快速阅读训练研究表明,经过编制成程序的训练,虽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但阅读速度是有极限的。根据实验研究材料和生活中阅读现象的总结,可以对阅读速度作如下分析:
一、阅读的速度天然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同样材料,这份材料难度也一致,但由于阅读是一种有相当心理负荷的脑力劳动,因此开始、中途和结束的速度不可能一样。根据短时间测量出的速度不能代表整个速度。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反而造成心理压力,影响速度和理解。
二、读物的性质和难度不同,或者阅读的要求不同,阅读的速度也就不一样。一般说来,减少回视和眼停是加快速度的办法之一,但考虑到读物的情况,也不是回视和眼停越少越好。最佳的读者不是一味快读者,而是能快能慢、主动掌握速度的人。阅读教学的研究还表明,阅读前分别提出详细复述、讲述中心思想、回答有关问题等要求,结果阅读速度都不同程度下降,效果也不一样。
三、阅读的速度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影响理解和记忆。其原因是:眼睛在接收到文字信号后还有一连串的感觉和知觉活动,特别是其中有一个环节,叫做“短时记忆”,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前面一组文字刚刚被“释码”,立即被后一组文字的印象所取代,前组印象只起到便于理解后组文字的前提作用,但未能在记忆中保留下来,这样就产生了“眼中所有,心中所无”的现象。
根据上述,阅读速度的训练应当同阅读理解统一起来,在增进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协调发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正确的认知方式。据研究,阅读中对文字的认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的认知,即从辨认字开始,顺次合成词和句,从而理解其含义,一种是整体式认知,即一次辨认一个词组甚至句子,整体地理解其意义。显然,整体式认知方式有利于阅读的理解和速度。目前国内外大都采取“闪烁片”的方法(即瞬时闪现卡片上的词、词组、句,逐步加长句子并缩短时间)从低年级就开始练习,效果较好。其他如阅读时的眼停、回视、扫视等眼动习惯,也应结合“速度”的要求自觉培养(也可请老师指导)。在循序读有一定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时,还可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学会跳读、变序读、楔入式阅读,学会浏览,学会带着问题主动搜寻、猎取信息,大胆“跳”、“跨”、“绕”,主动筛选浓缩等。2.有计划地发展阅读技能。根据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初期阅读应以朗读为主,如小学低年级。这是符合儿童注意、记忆和思维发展的年龄心理特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培养默读能力。3。注意阅读训练的整体效应。阅读需要“广阔的智力背景”,即广博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速读能力与一个人各方面的语文基本功有广泛、紧密的联系。应当把速读训练与其他方面的语文训练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应。如速读所依赖的阅读编码自动化就要靠识字教学和词汇教学;口语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要影响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掌握构词方式、句子结构、句与句关系等语言规律和模式,可使阅读流畅。4.认真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一些错误的阅读习惯妨碍正确的阅读技能的形成,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朗读技能的“定势”造成的“默朗读(动唇轻念)”和有口无心的“唱读”必须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