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竽

亦作“盗夸”。盗贼首领,用以指先秦时民间的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货有余者。《老子·五十三章》:“服文綵,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竽)。”战国末韩非发展了《老子》思想。《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货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明确把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作为国家必须首先加以剪除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