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相乐

战国荀子用语。指美善结合,相得益彰。《荀子·乐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尽美尽善”为儒家最高的音乐美学理想,孔子曾赞颂《韶》说:“尽美矣,又尽善矣。”(《论语·八佾》)荀子认为作为美与善相统一的礼乐,有着导乐与导德的双重作用。“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荀子·乐论》)它既能使人获得审美的快乐,“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又能陶冶性情,“感动人之善心”,“其化人也速”(同上)。导乐与导善两者的结合,就是“美善相乐”。这一命题反映出荀子对儒家美善统一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人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