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用语。“知”,指分析、了解。即通过言辞而察知其真意。《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南宋朱熹注:“人之有言,皆本于心……即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孟子集注》)孟子又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自己有两个长处:一是“知言”;二是“善养浩然之气”。“知言”,主要是善于分析四类言辞:不全面的言辞,即“诐辞”;过分的言辞,即“淫辞”;不合正道的言辞,即“邪辞”;掩饰理穷的言辞,即“遁辞”。不仅如此,孟子认为“知言”还在于进一步找到四类言辞的症结所在。这就是“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同上)。要真正做到“知言”,必须遵循“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和“以意逆志”(同上)两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