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倡导的一种反省内心的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方法。《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东汉赵岐注:“性有仁义礼智之端,心以制之,惟心为正。人能尽极其心,以思行善,则可谓知其性矣;知其性,则知天道之贵善者也。”认为心、性、天三者是统一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性,即仁义礼智之端,充分发挥心之善端,便能认识人性,并能进而认识“天”。宋明以后理学家发挥了孟子的思想。南宋朱熹认为,性是心中所具之理,“尽心知性”即为尽心知理,“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必其能穷夫理而无不知者也”(《孟子集注》)。明王守仁则认为,性是心之体,“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传习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