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端

战国孟子用语。指仁、义、礼、智四德的端绪、萌芽。《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人皆有之的四种天赋的道德属性。“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只要充分发挥“四端”之心,即可成就“四德”之善。并由此论证人性本善,为后儒的性善论和道德先验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南宋朱熹发展了孟子这一思想,提出性情、体用之说。认为四端是情,仁、义、礼、智是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孟子集注》)。性是心之未发,情是心之已发,“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朱子语类》卷四)。有体而后有用,情是性的表现。但由情可以知性之有,即“因用以著其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