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用语。指君子应具的基本品格。《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之一。据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解:“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主要指礼义制度及其教化推行。质,与“文”相对,是对礼义制度的诚敬之心。文质为循礼过程的内外两个基本方面,应合于“彬彬”的原则,即互相适应而表里一致。内心有敬而外不中节谓之“野”,虽合礼节而内心不诚则谓“史”。强调人的道德心理与行为方式的统一。
春秋孔子用语。指君子应具的基本品格。《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之一。据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解:“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主要指礼义制度及其教化推行。质,与“文”相对,是对礼义制度的诚敬之心。文质为循礼过程的内外两个基本方面,应合于“彬彬”的原则,即互相适应而表里一致。内心有敬而外不中节谓之“野”,虽合礼节而内心不诚则谓“史”。强调人的道德心理与行为方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