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学习与思考及其关系。孔子乃学思兼重,并用互济。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在学与思两者之间,学为基础。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孔子对子贡说:“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又说:“非也,予一以贯之。”(同上)“多学而识之”指“学”,“一以贯之”由于“思”。仅以多学,难以达到“一以贯之”。故孔子多次强调“思”,他提倡“再思”(《论语·公冶长》)、“三思”(《荀子·法行》引)与“九思”(《论语·季氏》)。不过,孔子所说“思”之内容,多偏重于个人之道德修养。他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其弟子子夏也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孟子尤重思,以“思”为“心之官”所特有之作用,认为心之所思即是理义(见《孟子·告子上》)。后世儒者多继承孔子之重思,而都有所发挥。北宋程颢强调“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二程遗书》卷二十五)。明清之际王夫之较深入地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读四书大全说·大学》)感性经验(学)与理性思维活动(思)两者是相互依联而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