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指有人格的神灵。殷周时极为普遍。“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国语·周语中》)。至春秋鬼神观念渐衰,如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又说:“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② 指微妙的变化。《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荀子也以神指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变化,“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荀子·天论》)。宋代学者讲神,还具有变化的内在动力的意思,如北宋张载认为:“惟屈伸动静终始之能一也,故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正蒙·乾称》)“天下之动,神鼓之也”(《正蒙·神化》)。程颢亦讲神,“冬寒夏暑,阴阳也;所以运动变化者神也”(《遗书》卷十一),和张载所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