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4—466),南朝末杰出诗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后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任为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子项谋反赐死,照为乱兵所杀。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八十多首为乐府诗。他出身寒微,胸怀壮志,但受士族压抑,故对门阀统治的愤懑和反抗,构成其诗歌的重要内容。《拟行路难》其四、其六及《代放歌行》即此类代表作。“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太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死我辈孤且直!”悲愤不平之气,傲岸不屈之情,溢于言表。《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其三、《代东武吟》等,描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的生活,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拟古》其六揭露了官府的横征暴敛,《拟行路难》其三表现了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的深刻同情。但某些诗也流露出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他擅长乐府,尤工七言,内容丰富深刻,感情强烈奔放,晋节激昂顿挫,形成挺峭跌宕的风格,富于浪慢主义色彩。《南齐书·文学传论》称其“发唱惊挺”,“倾炫心魄”。对七古歌行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对李白、岑参等有积极影响。又善于骈文,其《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为六朝不可多得的佳篇。今传《鲍参军集》,以钱振伦、黃节注、钱仲联增补《鲍参军集注》较详备。传附《宋书》、《南史》之《临川王刘道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