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26),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为魏文帝,在位七年。竭力提倡文学,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甚密,为文坛领袖。现存诗歌约四十首,形式多种多样,善于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但题材狭窄,内容贫乏,成就远不及曹操、曹植。其《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贡献。散文成就较高,尤擅长书信。如《与朝歌令吳质书》、《又与吳质书》,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或哀悼,文笔清新流丽,对后世短篇抒情散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它阐明了对文学的看法,指出了各种文体的特点,评论了“建安七子”的长处和短处,并论述了作家风格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典论》五卷,《列异传》三卷,文集二十三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近人黃节有《魏文帝诗注》。本纪载《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