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177-217),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年幼时得蔡邕赏识,称其“有异才”。十七岁因战乱避难荆州,依刘表,历十五年而不被重用。后归曹操,任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转迁军谋祭酒,位至魏国侍中。祭以博闻多识著称,颇有文名,尤以诗赋见长。“七子”中他的文学成就最高,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他出身大官僚世族,但身遭离乱,对人民的痛苦生活有一定感受。其诗赋感时伤乱,情意眞挚,但情调苍凉,悲而不壮。代表作《七哀诗·西京乱无象》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汉末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悲惨景象,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登楼赋》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以明白晓畅的手法,抒写怀乡之情。和壮志难伸的沉痛,眞切动人,一洗汉赋雕琢堆砌之弊。后期作品缺乏社会内容,成就不大。原有集十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侍中集》一卷,存诗二十余首。传载《三国志·魏书》。